在施工方案中,塔吊(塔式起重机)的重大危险源需结合施工流程、设备状态、人员操作及环境因素等进行系统性识别,以下是施工方案中需重点列出的塔吊重大危险源及其风险分析:
一、设备安装与拆卸阶段的重大危险源
1. 安装 / 拆卸过程违规操作
风险后果:可能导致塔吊结构失稳、倾覆,造成作业人员坠落、设备损毁或周边人员伤亡。
关键原因:
未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或未按方案执行(如违规拆除标准节、未使用专用吊装工具)。
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指挥信号混乱,或在恶劣天气(如风速≥6 级、雨雪、浓雾)下强行作业。
安装后未经验收或检测不合格即投入使用。
2. 结构部件缺陷或安装不规范
风险后果:塔身、起重臂等结构断裂或失稳,引发塔吊倒塌。
关键原因:
设备进场时未查验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使用老旧或锈蚀严重的标准节、螺栓。
附墙装置安装间距过大、附着点混凝土强度不足,或顶升作业时未正确固定塔身。
二、运行作业阶段的重大危险源
1. 超载与误操作导致倾覆
风险后果:起重臂折弯、塔身断裂或整机倾覆,造成群死群伤及设备报废。
关键原因:
司机未按起重性能表作业,吊运超过额定荷载的重物,或斜拉斜吊(水平分力增大塔身扭矩)。
力矩限制器、重量限制器等安全装置失灵或被人为短接,导致超载失控。
2. 碰撞风险(群塔作业或周边环境)
风险后果:多台塔吊起重臂碰撞引发设备损坏、连锁倒塌;与高压线、建筑物碰撞导致触电或结构破坏。
关键原因:
群塔作业未制定防碰撞方案,塔吊回转半径重叠且垂直高差不足(规范要求≥2m)。
塔吊与周边高压线安全距离不足(如 10kV 线路水平距离<2m),未采取防护措施。
3. 钢丝绳断裂与吊具失效
风险后果:重物坠落砸伤人员或设备,吊物摆动引发二次事故。
关键原因:
钢丝绳磨损、断丝超标(如一个捻距内断丝数>10%)未及时更换。
吊钩防脱装置损坏、吊索具选用不当(如吊具承载力不足、捆绑不牢)。
三、电气系统与安全装置的重大危险源
1. 电气故障与触电风险
风险后果:漏电导致操作人员触电,线路短路引发电气火灾。
关键原因:
电缆老化破损、接地保护(PE 线)缺失或接地电阻超标(规范要求≤4Ω)。
配电箱防护不足、非电工擅自接线,或夜间作业照明不足。
2. 安全装置失灵
风险后果:力矩限制器、高度限位器等失效,可能导致超载、冲顶(吊钩触碰起重臂)或超幅作业。
关键原因:
安全装置未定期校验调试,部件因振动松动或人为屏蔽(如短接限位开关)。
四、环境与管理因素的重大危险源
1. 恶劣天气影响
风险后果:大风(如超过塔吊设计允许风速,通常为 12 级风)导致起重臂失控、塔身倾覆;暴雨、浓雾引发操作失误。
关键原因:
未关注气象预警,在强风天气未将塔吊起重臂锁定在顺风方向或未松开回转制动。
轨道式塔吊轨道积水未及时清理,或塔身结冰导致运行阻力增大。
2. 管理缺失与人员违章
风险后果:隐患排查不到位、司机疲劳作业、指挥信号不明等,增加事故概率。
关键原因:
未落实 “十不吊” 原则(如超载不吊、信号不明不吊),安全技术交底流于形式。
司机、信号工无证上岗或酒后作业,违规进入危险区域。
五、施工方案中的风险防控要点
在施工方案中,针对上述危险源需制定专项防控措施,例如:
安装 / 拆卸管理:明确资质要求、作业流程、气象条件限制(如风速>6 级禁止作业),并附第三方检测验收流程。
群塔作业方案:规定各塔吊安装高度差(通常≥5m)、回转限位范围,配备防碰撞预警系统。
安全装置校验:要求每周进行功能测试(如空载试运行限位器),每月校验力矩 / 重量限制器。
电气系统防护:明确接地电阻检测频率、电缆更换标准,配电箱需符合 “三级配电、两级保护” 要求。
应急管理:制定塔吊倾覆、断臂等事故的应急预案,明确救援流程及物资清单。
通过在施工方案中全面识别危险源并落实防控措施,可系统性降低塔吊施工风险,确保符合《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
196-2010)等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