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工程影像资料规范通常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拍摄要求
画面质量:
影像应清晰、稳定,避免模糊、抖动或光线过暗、过亮等情况,确保能够清楚地展示隐蔽工程的细节。
照片不得低于一定像素,如 500 万像素,以保证冲印或放大后的清晰度。
视频画面内应显示拍摄时间,并精确到分秒。
拍摄角度与内容:
采用不同角度分组拍摄,包括全景和细部特写,全面反映隐蔽工程的整体情况和关键部位的细节。例如,对于钢筋工程,既要拍摄钢筋的整体布置,也要拍摄钢筋的连接点、锚固长度等细部。
拍摄长距离等空间部位时,应从多个角度拍摄记录四个面的质量情况。
拍摄要有针对性,重点拍摄隐蔽工程的关键工序、重要部位、质量检验结果等内容。例如,地基处理中的压实度检测、防水工程中的细部节点处理等。
拍摄局部照片时,为表示被拍摄对象的大小、长短、粗细、形状等,可在拍摄对象旁设置卷尺、拉杆等工具;拍摄构件偏差、钢筋搭接和锚固长度等尺寸项目时,应立钢尺进行明确标识和记录,以供追溯。
人员与标识:
测量放线、工序验收等过程应有人员在场,人员服装整齐、佩戴安全帽,并有仪器和记录人员。
照片和视频中应能清晰显示工程部位的标识,如轴线编号、构件名称等,以便准确识别和定位。
整理与归档要求
命名规则:
照片和视频应进行清晰准确的命名,包含工程部位、施工内容、拍摄时间等关键信息。例如,“人防 1 单元 4 - 6/c - e 轴人防门安装 - 20231023”。
电子档案可按照一定的格式命名,如 “项目编号_分部工程_资料类型_日期”,以便于分类管理和检索。
分类与排序:
以单位工程为单元,按专题内容、拍摄时间进行整理汇总。
影像资料应与相应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施工资料等相互对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方便查阅和追溯。
存储方式:
可采用光盘、硬盘等方式进行集中统一存储,确保资料的安全性和长期保存性。
有条件的可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存储隐蔽工程影像资料,便于资料的管理、共享和查阅。
其他要求
真实性与完整性:
影像资料应真实、完整、连续,如实反映隐蔽工程的施工过程和质量状况,不得弄虚作假、篡改或伪造。
影像采集和整理人员不得利用软件对影像资料内容进行修改处理,确保资料的原始性和可信度。
时效性:
影像资料应在隐蔽工程覆盖前完成拍摄和整理,一般要求在隐蔽工程覆盖前 24 小时内完成,确保资料的有效性。
责任落实:
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等各方应明确各自在隐蔽工程影像资料管理中的责任,确保资料的规范管理和有效应用。
建设单位应制定项目隐蔽工程质量管理办法,明确影像资料存储方法;监理单位应对隐蔽工程施工过程进行旁站监督和实时记录,审核影像资料质量;施工单位应建立隐蔽工程清单,留存施工影像资料,并积极配合各方做好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