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资料员的工作内容是从业者常会接触的,而高效快捷地完成工作是大家的共同目标。
一、工程开工前的准备要点
熟悉图纸与备好资料
开工前,要深入研读设计施工图和设计说明,从工作角度抓住重点。同时,准备好工程开工所需的各类资料,包括市政工程施工安全开工条件验评表、市政工程文明施工开工条件验评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审查表(需附带七大员责任制)、开工报告、见证取样计划表、施工组织设计以及安全施工组织设计。资料准备齐全后,及时联系相关单位办理签字、盖章和审核手续。
资料的分类存放
为方便日后竣工资料的整理,在日常收集资料时,就按照档案馆的市政道路(排水)工程竣工档案检查清单顺序进行分类归档。对于施工过程中与业主、监理等单位的来往资料,即便不归档,也要分类整理。用于施工的各种表格,按编号和单位摆放整齐,方便取用。工程资料可分为施工技术管理材料、工程质量保证材料、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材料和竣工图四个部分。

二、工程开工后的工作开展
原材料送检
工程开工时,原材料必须送到市政质监站委托的检测中心检验,还要从现场取有代表性的土样送到总公司实验室做击实试验。送检过程中要严格把控质量,只有检测合格的材料才能投入使用。
同步进行资料收集
将工程预算、测量交桩复核记录、图纸会审记录、技术交底记录,与开工报告、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许可证一同归档。
三、施工过程中资料收集与填报的要点
材料质量证明文件的收集
施工中会不断购入各种材料,需收集每种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和有效的检测报告(带有 CMA 标志),且必须是原件。有效证件的时间、数量、品种规格要与材料进场时间相符,尤其是水泥要有 28 天强度的出厂检验单,钢材的标识、规格要与出厂合格证一致。
资料填报的规范
质检资料填报需使用监理规范用表,书写要规范,不得涂改,使用碳素墨水或中性笔等耐久性强的书写材料。按照规范标准中相应工序的验收内容填写表格,由于不同监理对资料要求可能不同,填报报验资料前要主动与监理沟通,达成一致后再填写。
隐蔽记录与工序表要写明具体部位、工序名称、桩号、东 / 西侧(半幅)、南 / 北侧(半幅)或左 / 右侧(半幅),便于日后整理时清晰直观。内容要符合实际,不能照搬模板。比如沟槽开挖工序,冬季施工就不能写无冻土;平基管座工序在规范中虽归在一起,但属于不同工序,混凝土浇注时间不同,必须分开填报。填报沟槽开挖隐蔽记录时,要附上沟槽开挖断面图,标注尺寸,若开挖土质复杂,还要大致标注土质。道路各部位基层工序报验完毕后,未隐蔽的工序如快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面层、站卧石、人行道步砖(面层)、预制块护坡等,不用填写隐蔽记录。
填报工序表时要注意检查项目的选择,规范中可能未包含全部工序,遇到不同工序时,可选择较接近的。例如规范中路基分路床、基层、面层等,未分快车道、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报验时可套路床项,但检查项目不同,非机动车道设有中线高程。工序表中填写偏差值也要注意细节,如路床平整度偏差值为 20mm,若未实地检测,可能会填负值,而塞尺测出的读数只能是正值,超过 20mm 才是不合格。检测项目中带△符号的,合格率必须达到 100%。
试验报告的收集
试验报告是工程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工程质量保证材料,其中 70%为自检报告,30%为见证取样报告(由市政质监站委托的检测中心出具),这 30%是强制规定。每道工序施工前后都有相应试验,要收集完整试验报告,且报告要与资料中的桩号、时间、混凝土浇注记录、施工记录等相符,工程中多数资料相互关联,汇总和评定记录也需依据试验报告填写。
四、工程接近尾声时的竣工资料整理
资料汇总
检查报验资料有无遗漏、书写错误等情况,汇总所有工序评定表的点数,填写工序质量评定汇总表、部位质量评定表、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表,这些表格会反映所有工序、部位和单位工程的合格率,完成后需办理监理及业主方的签字盖章手续。将所有施工技术、质量保证、评定资料和竣工图按城建档案馆统一的档案清单顺序整理汇总。
复印与装订
根据需要复印相应套数(业主、接受单位各一套,监理与设计只看不存档),装订成册。送备案馆的一套用牛皮纸装订,送档案馆的一套为不装订的原件,且档案馆对竣工图有特殊要求,需编制竣工图目录,并由监理盖章。
竣工图的编制
竣工图要画出所有变更内容,如实反映竣工后现状,道路所处地段有大型设施的也要标注,完成后加盖竣工图章,确保签字手续完备。
五、工程竣工后的资料收集
填写工程竣工报告、工程交工验收证书和质量保修书,必须是原件,且签字、盖章手续齐全。竣工验收会议结束后,将竣工会议记录放入竣工资料,这样就基本形成一套完整的工程竣工资料了。
随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市政工程资料的要求越来越全面、完善,从业者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整理方法,秉持细心和责任心,才能做好这项工作,这也是做任何事都需要的态度。